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「簡單幫我畫一下就好了!」讓台灣插畫家最痛心的要求 kowei 2014/05/08 發表於 • 生活 • 職場



「簡單幫我畫一下就好了!」讓台灣插畫家最痛心的要求

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,「插畫」還不是一份很主流的工作,這塊看似稚嫩的產業,小則散佈在便利商店的集點貼紙、報章雜誌和通訊軟體上,大則成為書本、展覽、得獎作品;插畫代表了企業與活動形象,甚至衍生出商品、裝置藝術和動畫、卡通明星。人們每天接觸大大小小的插畫,卻沒意識到它一直在生活中,媒體也甚少報導。
前陣子,在台灣的插畫界,發生了繪者與業主的「試稿費」爭議,工作近十年,我也碰過類似情形,將想法整理後分享,期盼各產業的朋友都能一塊了解,因為,將來你也可能需要插畫家幫忙,那時候,雙方該具備怎樣的認知?甚麼事要先處理?繪圖者的心情又是甚麼?我衷心盼望,每個人都能變得更體貼細膩,從「尊重」的方向出發,這樣一定能縮小紛爭發生的機率。
51240037
對台灣插畫家而言,擁抱的是一場美好願景,或是只能自求多福的險惡環境?(model: thumb / photo by kowei)
首先,因為這起「試畫」爭議只是繪者單方面在論壇上的表述,不能代表事件全貌,你可能也會覺得我身為一名插畫工作者,多少偏袒繪者,但其實我曾為該單位畫過圖,並共事愉快,不過我承接的是「報章」插畫,而這位繪者畫的是「書籍」插畫,兩者性質不同。
簡單說明一下,報章插畫是「單次性露出」(見報後不再重覆使用),編輯會根據文章屬性發派給風格適合的繪者,由於文章通常來得又急又快,不適合就隨時換人,因此採論件計酬制,難有簽約動作;書籍插畫則是「長時間發行」,圖像的運用程度(授權開發商品可能)與權利歸屬層面更廣,所以不論早晚,最終必須簽約(註)。
但不論授權時間長短的插畫合作,反應出的問題都需要繪者一起來關心,就是最開始的「試畫」。一間真正尊重插畫家的公司,絕不會做「免費試畫」要求,而是會主動提出「試畫費用」(價格因人而異)。
雖然公司找上門來,一定都查過繪者是否適合執行,但人非聖賢,一線繪者也可能有失常(或畫了之後雙方才發現不那麼適合)的時候,所以也不能全怪公司為什麼臨時改變策略,或取消合作,因為這種事情確實可能發生,就像離婚,一旦某方沒了感覺,另一方還不願放手只是歹戲拖棚。
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,最重要的就是雙方「確定合作」時,一定要先「擬好、簽訂合約才動工」。若業主要求試畫,也至少先「在信件中確認好試稿的金額與圖像使用範圍(不要用電話敲定金額)」,尤其記得要註明「試畫就算最後沒錄用,公司也不能擅自將該繪者的創意轉予其他繪者執行,否則須另酌收費用」,以作為最基本的保障,同時也讓業主了解「專業需要被尊重」。
91320029
孤注一擲的繪者,可能無視環境產業中不成熟的部分,甚至誤以為那是無法改變的行規。(model: unknown / photo by kowei)
看到這裡,某些業主可能會想:「為什麼這麼計較?畫畫對繪者來說如此容易,給他機會宣傳自己、增加曝光機會,怎麼還要收錢呢?」有些業主甚至再補一句:「簡單幫我畫一下就好了!」這是在台灣的藝術工作者最常碰到的問題,說這話的人或許無心,卻深深刺痛繪者的心。
有沒有想過,你認為的簡單,其實一點都不簡單?如果每個案子都是用「利益交換」方式「無酬」進行,繪者如何過活?我有一些創作者朋友,他們在履歷增長之前,都礙於現實,最後心灰意冷的轉換跑道了。或許因為每個人從小就有拿筆畫畫的經驗,也多少會畫個幾筆,因此才會有「畫畫很簡單」的認知吧?但這個「畫得開心的幾筆」,是否足以跳脫塗鴉,被端上檯面?專業性完全不同。
先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插畫家的心聲,大意是說:就像每個大廚,也必定是從洗菜、切菜這些不起眼的基本功開始;醫生那常人無法理解的專業,也是用長時間學習鑽研換來;開店的人,不管東西賣得多便宜,都還是需要收入才能營運。然而人們卻不會進餐廳要求吃免費料理,請醫生免費開刀看病,更不可能逛街不付錢,直接將東西取走為何藝術工作者的「專業技能」,就時常被人輕忽呢?
一個簡單的例子,若遞出畫筆和一張空白紙,或用繪圖軟體開一個空白版面給業主,他們必定無法畫出感覺成熟的東西(否則就不用請人幫忙了),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事實?
插畫家們看似簡單的「畫幾筆」,其實是交換時間心力,從失敗經驗中一點一滴習得的「專業技能」!這些長年的訓練過程、繪圖道具與工作場所的支出成本,還有最困難(也最常被低估)──無中生有的「創意」,卻因為常人看不見,不了解其困難度,於是時常輕忽專業。
51180020
無論如何都想畫下去!(model: Marcos / photo by kowei)
畫圖也有職業傷害:肩、頸、腰、背、手的持續痠痛,還有最可怕、關係到職業生涯的視力退化,都是專業繪者隨著工作量增加,越來越嚴重的問題。以為插畫家可以優雅地戴著法國呢帽,坐在陽光灑落的窗邊聽輕音樂、泡茶悠閒工作的人,大概是被採訪插畫家的節目給騙了,那都是為了效果特地擺出來的樣子。
插畫家真正在工作的時候,壓力之大是昏天暗地!甚至不修邊幅、廢寢忘食、雙眼佈滿血絲的朝截稿時間前進!說「耗盡心力」並不誇張,因為這就是用靈魂交換的作品,時間、創意和血汗都在那張紙上,業主若以為「無償、利益交換」很大方,實在太不尊重專業,也太抹殺繪者的熱情了。
儘管這起糾紛看起來,雙方有認知上的差異而鬧得不愉快,但也不能因噎廢食,判定台灣沒有尊重人的公司,近十年工作以來,我遇過不少愛惜繪者的合作方,後來甚至成為私交甚篤的好友。
當然,早年剛開始工作的時候,也碰過「明明很滿意作品,事後卻因為預算吃緊才臨時砍價、犧牲繪者」的情形,或「一路都說沒問題,最後一刻卻突然翻案」的震撼經驗,但我事後想想,覺得那也不能全怪對方,是自己沒有先擬定合約保障自身權益,才給了被人欺負的機會。
05
kowei 作品《宇宙戀人》
有些繪者可能擔心規則多而嚇跑客戶,但換個角度想,這何嘗不是一種「品質過濾」?沒有耐性去理解繪者需求的合作方,通常到最後都不是太愉快的經驗,所以,大家不妨將合約與謹慎的態度當作一個小小的門檻,相信真正賞識你、迫不及待想和你合作的人,不會被輕易嚇跑的。
親愛的夢想家們,記得,正式、圖量大的合作案,一定要「先簽合約」,並且絕對不要為了抓住機會甘願「免費服務」,一旦有這種免費交易產生,就等於為業主植入「既然可以免費,何以要付費」的錯誤觀念,久而久之插畫行情就更加墮落!「免費服務」絕對是破壞這塊產業進步的元兇之一,創意和技術都是無中生有且珍貴的,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專業,別人怎會尊重你的專業?
04
kowei 作品《宇宙戀人》
註:部分出版社在面對新人時,會要求先將稿子全繪製完畢,直到書本送印前才簽約,這對繪者而言不是一件好事,那意味著「出版社隨時可能翻案」,因為在合約簽定前,一切都有可能變動!即便製作期間雙方相談甚歡,前景看似光明,仍可能在最後一刻因出版方針的變動,而讓整份合作戛然終止,繪者拿不到半毛錢,徒留長時間繪製的稿子。除了台灣,國外某些出版社至今仍持續使用這種不公平的合作模式。
【編按】
 2004年,敬愛的阿公過世後,就讀大三的kowei為了鼓勵阿婆,開始在自由時報連載他的手繪作品,那是關於思嘉莉特和熊先生的故事:
「在《看不見的光》故事中,我將阿婆阿公變成主角思嘉莉特和熊先生。對思嘉莉特而言,熊先生就是她的光,但有一天光卻消失了,因此她踏上一段旅程,重新思考生存的意義。」(摘自kowei碩士論文《捕夢者:藉繪畫詮釋生命的旅程》)
這作品集結成他的第一部繪本《看不見的光》,回首十年,他回憶道
 十年前的今天,是出道作《看不見的光》開始在自由時報連載的日子,雖然已過十年,卻還清楚記得那天一早,狂奔到便利商店買報紙的心情,興奮又焦慮!結完帳,立刻在路邊手忙腳亂的翻開報紙…
那年,我20歲,收拾完前一年投稿失敗的心情,以《看不見的光》重新出發,因為個性比較晚熟,當時唯一的生活目標和精神來源,只有那遙遠的夢想,似乎,除了夢想,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了。隔年夏天,《看不見的光》集結成冊出版,開始了以筆名「kowei」發表的各種創作活動,「4月16日」也成為這條路上,永遠的第一站。
 今年初,因緣際會重回自由時報發表新作《宇宙戀人》,從2004到2014,不同時空,不同編輯,經歷了各種挑戰,心境上也有了一些變化,不變的是「想將作品做好」的心。
 感謝這一路相伴的讀者朋友、家人、幾個會說真話的朋友、編輯,還有所有給過工作機會的合作夥伴,尤其最初給我平台連載《看不見的光》的薇薇姐,和最初參與故事發想的33位讀者朋友。
 下一個十年,我也會繼續努力實現心中的夢想。
light
kowei 的第一部作品《看不見的光》
本文為關鍵評論網企劃專題「單打獨鬥的台灣文創」,我們邀請在藝術光譜中不同位置的工作者,談論關於台灣藝術產業的困境、願景、品牌、突破和未來:
  • 十年插畫經驗的kowei,探討藝術創作者的權益
  • 輔大應美系馮冠超教授,取經城市為世界設計之都而執行的文創政策
  • alto創意總監張兆翔分享自米蘭歸來,在台建立品牌的故事
  • 以及台南星球實驗創作空間負責人陳禹安,說明透過共同創作空間讓遊牧的創作者們能夠相遇
  • 日本陶藝之森駐村藝術家簡郁文,講述遠離家園讓創作者找回對家的認同

2 則留言:

  1. 世界上其實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
    能從悲劇中走出來,就成了喜劇
    沉緬於喜劇之中不再前進,就成為悲劇~

    回覆刪除

o